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SA8000劳动保护高温作业影响分级

点击次数:1168  发布日期:2012-06-11  【打印此页

1基本定义
11高温作业
  系指工业企业和服 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 ℃以上的作业。
12生产性热源
  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 品和工件等。
13工作地点
  系指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 时停留的地点。若生产操作在车间内许多不同的地点进行,则整个车间均称为工作地点。
14本地区夏季通 风设计计算温度
  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中每日13-14点的气温平均值。
15劳动时间率
  一个劳动日内净劳动时间占劳动日总时间的百分比率。
2高温作业分级
  按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分为两类,每类按劳动时间率和室内 、外温差分为四级。
21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小于30度的地区,高温作业按表1分级。
表1高温作业分级
劳动时间率(%)高温作业分级温差(℃)2~3~4~5~6~7~8~
~25ⅠⅠⅠⅡⅡⅢⅢ
 ~50ⅠⅠⅡⅡⅢⅢⅣ
 ~75ⅠⅡⅡⅢⅢⅣⅣ
75~ⅠⅡⅡⅢⅣⅣⅣ
 22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等于或高于30度的地区,高温作 业按表2分级
表2高温作业分级
劳动时间率(%)高温作业分级温差(℃)2~3~4~5~ 6~7~8~
 ~25ⅠⅠⅡⅡⅡⅢⅣ
 ~50ⅠⅡⅡⅢⅢⅣⅣ
 ~75ⅠⅡ ⅢⅢⅣⅣⅣ
 75~ⅠⅡⅡⅣⅣⅣⅣ
 23凡高温作业地点,空气相对湿度平均等于或大于 80%的工种,应在本标准基础上提高一级。
附录A
 劳动时间率,温差和相对湿度的 计算方法
(补充件)
 A1劳动时间率的计算
  随机选择受 测工人2-3名,跟随记录一个劳动日的劳动、休息(包括工作中1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连续记录3天,取其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 ,生产不正常时,不作正式记录。劳动时间率计算公式如下:
劳动时间率(%)=工作日总时间-休息时间工 作日总时间×100
 A2温差的计算
  应以本地区实际出现夏季室外通风设计 计算温度时为准(或大于设计温度,在停止局部降温措施的条件下,测定工作地点气温,同时测定室外气温,计算室内、外温度差。气 温的测定应用通风温、湿度计。每一工作地点每日至少测定一次,不得少于三天,取其平均值,生产不正常时除外。
A3相对湿度的测定
 
应用通风温、湿度计,选点和测定次数与测定气温相同。
附录B
 我国部分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 度一览表
地点温度℃ 地点温度℃ 地点温度℃ 地点温度℃
哈尔滨28   拉玛依34    天津31     海口33
齐齐哈尔29 喀什32      济南32     南宁33
海拉尔26   拉萨23      青岛28     桂林33
牡丹江28   兰州29      烟台28     南昌34
佳木斯28   酒泉28      郑州33     长沙34
长春28     银川30      开封33     株洲35
四平29     西安33      安阳33     衡阳35
延吉28     延安30      洛阳34     武汉34
吉林28     汉中31      南京33     宜昌33   
沈阳29     太原29      徐州31     成都31
锦州29     大同28      上海32     绵阳31
丹东28     西宁25      合肥33     重庆35
大连27     石家庄32    安庆33     贵阳29
呼和浩特28 张家口29    杭州34     昆明25
二连浩特30 唐山30      福州34     包头29

保定32      广州 33   乌鲁木齐32  北京30

湛江32